“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對作風學風做出全面系統部署,《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就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作風學風建設提出針對性舉措,并明確具體任務。”13日,科技部舉行《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解讀會,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用“層次高、內涵新、措施實”概括亮點。
戴國慶所說的“內涵新”,是指在繼承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傳統優良作風基礎上,對科學家精神有了新的闡釋。“這是第一次對科學家精神做了全面概括。”戴國慶認為,《意見》不僅具有開創性,也飽含時代性。
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并不同
正如《意見》強調,要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
如何定義和闡釋科學家精神?“科學家精神的內核就是《意見》闡述的12個字,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中國科協調宣部處長孟令耘答記者問時說,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新變革,我們必須要在以往兩彈一星、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特定科技工作者群體的精神上進行深度凝練、升華,形成新時代科技工作者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那么,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又是什么關系? “求實、創新是科學精神的核心訴求,這是全世界科技工作者應普遍遵守的職業操守。” 在孟令耘看來,科學家精神應承載更多的文化、歷史和人文的精神內涵,新時代科學家精神既兼容并蓄了世界科技文明,也包含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紅色文化的精華。
作風學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不僅是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意見》還對作風和學風建設提出小目標:力爭1年內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各項治理措施得到全面實施,3年內取得作風學風實質性改觀。
眾所周知,科研作風學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實現這一目標的底氣從何而來?針對科技日報記者提問,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副司長馮楚建坦言,實現這兩個目標設計已有堅實的基礎,還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黨中央、國務院對科研作風學風建設非常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加強科研誠信建設、深化‘三評改革’‘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力形成以信任為前提、以誠信為底線、以評價為導向、以監督為保障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科研生態,為進一步改進作風學風奠定堅實的基礎。”馮楚建說,落實《意見》需從四方面采取具體措施,一抓監測,組織相關機構對學風作風建設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二抓評估,可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執行效果評估;三抓督促,督促各科研機構落實《意見》中的具體舉措;四抓查辦,嚴肅查辦違規案件,“零容忍”凈化學術風氣。
戴國慶表示,要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讓科學家成為年輕人向往的職業追求,踐行科學家精神成為廣大科研人員的行動自覺。(劉垠)
近日,蘭博基尼汽車有限公司宣布Urus車型在國內正式上市,該車型搭載了4 0L V8雙渦輪增壓發動機,使其0-100km h加速時間僅需3 6s,而最高更多
2018-01-08 15: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