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美東時間),趣店收盤報收2.02美元,跌幅4.72%,總市值為5.12億美元。而同日,老對手樂信股價為10.050美元,總市值17.80億美元,后者的市值是前者的3倍多。
趣店這樣的股價表現并不意外。
除當前美股外部環境外,就其內部經營業績而言,原35億元凈利潤目標,一年時間內上調一次45億、下調一次40億,今年直接取消預測之后,趣店不久前發布的2019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總營收為88.40億元(約合12.70億美元);凈利潤為33.51億。
曾經有著千億市值夢想的趣店為何步入了至暗時刻?
交易規模萎縮
趣店在最新財報中,未公布第四季度的新增活躍用戶數據,而四季度總交易規模為174億元,環比下降29%;總收入19.32億元(2.77億美元),環比下降25.4%,調整后凈利潤1.57億元(0.23億美元),下降幅度高達85.2%。
趣店四季度業務不理想,拖累全年財務數據,這是趣店取消業務預期指引的直接原因。此前,趣店集團CFO楊家康曾信心滿滿表示,基于開放平臺業務的強勁增長勢頭,能完成調整后凈利潤45 億元目標,然而,伴隨著財報的公布的還有楊家康離職的消息。
實際上,2019年下半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風波不斷。
2019年9月,服務于拍拍貸、平安普惠、陽光保險、馬上消費金融和京東金融等平臺的催收公司江蘇逸能出現“問題”;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51信用卡因類似催收問題遭調查。
監管的重拳出擊之后,去年12月27日,在央行官網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要整治暴力催收問題。
市場監管機構對互金的整頓肅清力度,讓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在業務拓展與業務邏輯進行合規性調整。
雖然2017年趣店創始人羅敏曾高調回應,壞賬過期不還的用戶,不催促還錢。但是實際上,黑貓投訴等平臺中,趣店相關的“暴力催收”、“高利貸”等相關投訴不在少數。
去年下半年開始,為了防止內有逾期與壞賬的居高不下,導致一系列問題,趣店暫停了對新用戶的小額測試,以及通過廣告進行大規模獲客行為,并以嚴格控制風險的原則為上。另一方面,趣店以及開放平臺合作方采取了更加嚴格的信貸標準。
這些措施直接影響到趣店的業務規模,以及業務收入。
生存空間持續收窄
“從互聯網金融風險積累、擴大、暴露到此后持續至今的清理整頓,我們付出了巨大代價,教訓非常深刻。”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去年底的召開的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說道。
互聯網金融從誕生之日,一直伴隨著“法無禁止皆可為”的野蠻生長理念,而趣店至今已幾大業務轉型,其前身為“趣分期”,最初為“校園分期消費貸”業務,后因較大的負面影響,轉向消費貸和現金貸業務。
2017年,監管文件《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出臺,現金貸需要有場景支持。趣店啟動大白汽車項目,后因關停而告終。
“趣店切入消費類金融的時間點較晚,一些大眾消費的場景已被傳統的銀行信用卡或其他金融科技企業覆蓋,如果獨辟蹊徑開辟新場景相對難度較大。”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教授崔麗麗接受《科創板日報》采訪時稱。
趣店在業務轉型上焦慮明顯,多次嘗試互聯網金融以外的項目,包括奢侈品租賃項目、在線教育項目“趣學習”、校園社交項目“相同”、高端家政項目“唯譜家”、少兒閱讀項目“大白兒童閱讀”等。
趣店高速發展離不開支付寶的流量入口和技術支持,尤其是接入芝麻信用,不僅降低了趣店的獲客成本,風控能力大大加強。但困境在于,2018年8月與螞蟻金服合作到期之后,讓趣店高飛的流量東風也消失了。
“這對趣店的打擊是多重的,監管政策收緊和對行業相關的違規違法行為的打壓,讓拉新非常難。支付寶退出意味著流量存量與增量的損失,同時也讓趣店品牌受到影響。”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教授、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君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這三個負面影響下,趣店的用戶規模增長是極其乏力的。
2018年下半年,趣店全面啟動開放平臺戰略,即將業務客群中信用分數較高的優質用戶推薦給持牌金融機構,從而獲取服務費。如今,開放平臺的助貸業務發展迅猛,最高時2019年第三季度貢獻了9成的利潤。
“助貸業務是目前金融科技公司的主要發力點,但該業務基本上是研發能力的比拼。”崔麗麗說道。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趣店技術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已經從年初的4.33%持續下降至1.76%。
互金企業集體進入休眠?
從數據上看,趣店多項財務數據并不容樂觀。2019年第四季度趣店的應收賬款和其他資產撥備7.07億元,同比增長220.3%,由于風險擔保責任金額翻倍提高到7.36億元,運營成本也飆升到17.54億元。趣店在財報中已預計,這將在今年第一季度帶來重大損失。
“去年四季度財報透露出的趣店D1拖欠率一路飆升至20%,截至2019年12月,趣店vintage M1+拖欠率達到5.6%。趣店風控狀況并未得到改善。”不過,陳文君認為,其財報中預測貸款發放數量減少,雖然會有準備金的成本損失,這未必不是一種減少損失的無奈之舉。
不僅如此,根據測算,趣店的業務杠桿率維持在1.9x,已低于同業。陳文君表示,在整個行業衰退和轉型的時候,低杠桿率是迫不得已的理性選擇。當前以犧牲規模增長以換取風險表現的穩定是趣店目前的首要目標,是趣店在行業冰凍期不得已的“休眠療法”。
趣店在2017年10月18日登陸紐交所,開盤價34.35美元,較24元發行價上漲43%,上市后的第三天,股價就已來到歷史峰值35.45美元,市值曾一度高達接近百億美元;而樂信于同年12月22日上市,發行價為9美元,開盤價11.8美元,總市值17.5美元。
然而,趣店從此股價一瀉千里,3月27日(美東時間)收盤價2.02美元,總市值僅為5.12億美元。
對于2020年一季度的業務發展,趣店和其合作方將繼續保持嚴格的信審標準,縮減業務規模,加快去杠桿進程。
實際上不僅是趣店,根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后發現,目前包括360金融、宜人貸、信而富、和信貸、嘉銀金科等13家赴美上市的互金企業股價大幅下跌,目前均在低位徘徊。不僅多數企業已不足10美元,且近半數已淪落到在1美元徘徊。
“互金企業依賴的是中國市場,在政策變化,行業受到嚴厲監管,市場蕭條的情況下,互金在資本市場遇冷是必然的。”陳文君表示,13家赴美上市的互金企業是行業的佼佼者,也是行業幸存者,本身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如果我國監管沙盒接受這些非銀行的類金融機構,即非持牌機構,他們中會有一些通過金融科技創新獲得發展機會;其次,與行業頭部企業結合,在行業生態中內嵌金融服務也是一種轉型,最后出海也是一種轉型出路。”陳文君如是分析。
陳文君認為,對于這13家企業,只能說是休眠,如果有一線機會就會馬上翻盤。機會來自政策的變化、金融科技的再創新,市場的結構改變。
北京時間2020年5月26日,趣店集團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趣店集團錄得總收入9 58億元人民幣(1 35億美元),更多
2020-05-27 09:24:21從大白汽車到趣學習,趣店(QD N)轉型之路如今又拐到了萬里目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打開萬里目網站,映入眼簾的即五位明星的大幅照片,萬里目更多
2020-05-28 10:41:55繼推出跨境奢侈品電商平臺萬里目,重金邀請多位明星代言直播帶貨后,金融技術服務公司趣店在奢侈品電商領域再現新動作。6月3日,趣店集團與更多
2020-06-04 09:21:16